山东省齐鲁文化旅游培训网
0531--82078789
网站首页 信息公开 齐鲁英才 专题专栏 文旅培训 人才培养 学术交流
文旅培训
通知
栏目热点
1. 李志军 尚增健:反对学术研究和论..
2. 提升科学哲学研究的时代价值
3. 拓宽语言经济学研究路径
4. 从国家规模视角探索经济发展道路
5.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建设的..
6. 人民大学:面向未来分类培养法治人..
站长推荐
1. 拓宽语言经济学研究路径
2. 提升科学哲学研究的时代价值
3. 人民大学:面向未来分类培养法治人..
4. 从国家规模视角探索经济发展道路
5.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建设的..
6. 李志军 尚增健:反对学术研究和论..
通知
当前位置: 首页 > 文旅培训 > 详情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建设的理论分析
发布时间:8/5/2020  浏览次数:1093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建设的理论分析

2020年01月16日14:06

[摘要]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政治价值、政治主题、政治目标、政治制度、政治布局、政治保障、政府政治、国际政治、政治主体、政治学科、政治实践、政治领导等方面,提出了一系列政治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形成了关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建设的理论逻辑及理论框架。

[关键词]新时代;马克思主义政治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建设;理论框架;理论逻辑

[中图分类号] D6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6-6470(2019)06-0005-05

[作者简介]范文,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政法部教授 

本文系国家社科基金专项工程项目“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治国理政的政治思想研究”(项目编号:16ZZD008)的阶段性成果。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政治观,提出了一系列政治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构成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建设的理论逻辑与理论框架。特别是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通过的有关决定既有政治理论上的新概括又有政治实践上的新要求,为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了政治行动纲领。面向未来,研究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建设的理论逻辑及理论框架具有重大的理论价值与实践意义。

一、政治价值:强调“民心是最大的政治”

政治主要体现为社会成员围绕权力和权利所展开的种种活动及现象。“政治价值是政治现象及活动的灵魂,决定着政治制度性质及政治行为模式的选择。”{1}治国理政为了谁,依靠谁和成果由谁享有,这涉及治国理政的政治价值观问题。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强调“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其目的是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有力保证”{2},这内含着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理念。要准确把握“中国之治”和“中国之制”所依据的价值意蕴。其一,“中国之治”和“中国之制”内含着人民幸福梦的价值理念。中国梦的“核心内涵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基本内涵是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其二,“中国之治”和“中国之制”内含着人民主体地位的价值理念。坚持人民主体地位是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基石。习近平强调“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真正的英雄”。其三,“中国之治”和“中国之制”内含着“权由民所赋”“权为民所用”的政治价值理念。国家一切权力来自人民,坚持人民当家作主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性质的必然要求。“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含义“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3}。要把人民群众满意和赞成作为衡量国家治理效能的根本标准。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是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之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4},人民不仅在物质文化生活方面提出了更高要求,而且对“民主、法治、公平、正义”等政治方面的要求日益增长。建立“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制度,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政治价值观,推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建设。

二、政治主题:强调要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的主题,体现在政治建设领域就是强调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政治主题之所以重要,是因为这实际上涉及当代中国在政治上举什么旗、朝着什么方向、走什么路,坚持和完善什么政治制度的重大问题。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反复强调政治道路问题是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兴衰成败的重大问题。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就必须看到“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是社会主义政治发展的必然要求”{5}。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是符合中国国情的正确道路,政治上要坚定“四个自信”。坚持和发展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基本方略,不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理论创新、政治制度创新和政治实践创新。把握时代政治发展趋势,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三、政治目标:强调全面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关于当代中国的奋斗目标,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提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及“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为当代中国的发展描绘了蓝图。党的十九大提出分两步走“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6}。这一系列重要论述,是对国家总体奋斗目标的概括,其中也内涵了政治发展的目标。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具有五个重要特征,其中民主指明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这一奋斗目标的政治特征。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进一步提出,“到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全面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7}。尽管国家治理除政治治理外,还包括经济、文化、社会、生态等多领域治理,但政治治理无疑是国家治理的关键方面。进入新时代,就要紧紧围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这个总目标,推进国家政治治理体系与政治治理能力现代化,建成具有高度发达民主政治特征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四、政治布局:强调政治建设在“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中占有重要地位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明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是“五位一体”、战略布局是“四个全面”{8}。“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与“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是既有区别又有联系的关系:“五位一体”总体布局是治国理政总体部署,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则是主要抓手;另一方面,二者又同属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过程中的布局,需要相互联动、相互促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五位一体”总体布局是一个有机整体,经济建设是根本、文化建设是灵魂、社会建设是条件、生态文明建设是基础,而政治建设是保障。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是推动治国理政全盘工作的主要抓手。在“四个全面”中,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目标,也包含了政治建设的目标;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是举措,也包含了政治建设的举措。推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建设具有重要功能,这是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重要内容和根本保证。

五、政治制度:强调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体系

政治文明主要包括政治意识文明、政治制度文明和政治行为文明等基本方面,其中政治制度是政治文明的核心。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作出一个重要判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党和人民在长期实践探索中形成的科学制度体系,我国国家治理一切工作和活动都依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展开,我国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及其执行能力的集中体现。”{9}正因为如此,推进政治建设的主要任务之一,就是要通过积极稳妥推进政治体制改革来“坚持和完善人民当家作主制度体系,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10}。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这一根本政治制度,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的基本政治制度,加快制定适应人民政治需要和政治参与的重要政治制度。在健全选举民主的同时,大力推进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建设,推进协商民主广泛多层次制度化发展。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建设,就是要通过健全民主制度,丰富民主形式,拓宽民主渠道,更加有效地落实人民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

六、政治保障:强调全面依法治国

法治体系是国家治理体系的骨干工程,法治建设是政治文明的重要内容。党的十九大强调“明确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11}。习近平在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委员会第一次会议论述的“十个坚持”,集中论述了十八大以来全面依法治国的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进一步提出,要“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提高党依法治国、依法执政能力”{12}。进入新时代,要增强对全面依法治国重要性、总目标和主要任务的认识。在推进全面依法治国的进程中,必须坚持厉行法治,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加强宪法实施和监督,推进合宪性审查工作,维护宪法权威。尊重和保障人权,推进法治中国建设。

七、政府政治:强调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行政体制

要深刻认识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行政体制的必要性和重要性。行政体制改革是政治体制改革和经济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需要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不断推进。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要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行政体制,构建职责明确、依法行政的政府治理体系”{13}。这就要把握深化行政体制改革的核心、总方向和重点任务。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转变政府职能是深化行政体制改革的核心”,“核心问题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的新观点。这一观点的新意不仅体现在首次肯定了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而且体现在对政府职能作出了一些新表述。关于转变政府职能的“总方向”,就是“创造良好发展环境、提供优质公共服务、维护社会公平正义”。提出“政府治理”的新概念,强调服务与管理职能并重。“强调科学的宏观调控,有效的政府治理,是发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优势的内在要求。”{14}深化“放管服”改革,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放管服”改革是激发市场活力、增强内生动力、释放内需潜力的战略举措,论述了加强政府自身建设的任务,提出完善国家行政体系,优化政府组织结构,推进服务型政府、责任政府、法治政府、创新政府和廉洁政府建设。这一系列新思想为推进政府治理现代化指明了方向。

八、国际政治:强调坚持和完善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世界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但国家安全面临新情况。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际政治重要论述的形成是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实现中国和平发展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政治需要。这体现在外交及国际关系等方面,强调中国要坚持和完善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坚定不移走和平发展道路,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坚持正确的义利观,推动“建设相互尊重、公平正义、合作共赢的新型国际关系”{15}。在外交及国际政治哲学方面,重视秉持“全人类共同价值”,习近平在联合国大会指出:“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是全人类的共同价值,也是联合国的崇高目标。”{16} 既讲“中国特色”,也讲“共同价值”,这样有利于为中国在国际政治及国际关系中的和平发展提供良好的外部环境。面对近年来国际局势复杂化的新形势和中国国家安全面临的新风险,强国梦需要以强军梦做安全保障,“加强军队和国防现代化建设,这既是为了维护中国的国家核心利益,也是为了更好承担维护世界和平发展的国际责任”{17}。进入新时代,当代中国外交要义利并重,把二者有机结合起来,为促进人类进步事业发挥更大作用。

九、政治主体:强调凝聚中国力量

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统一战线曾经发挥了重要作用。在长期的革命、建设、改革过程中,已经形成了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要继续巩固和发展统一战线。加强中国共产党同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团结合作,坚持“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基本方针。要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群团工作,发挥好工会、共青团、妇联以及行业协会等群团组织在团结各界群众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的积极作用,切实增强党的群团工作的政治性、先进性和群众性。“全面贯彻党的民族政策,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加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促进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18}全面贯彻党的宗教工作基本方针,充分发挥宗教界人士和信教群众在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积极作用。加强党外知识分子工作,发挥党外知识分子和社会阶层人士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的重要作用。做好新阶层人士工作,引导他们发挥积极作用。构建亲清型政商关系,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和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健康成长。广泛团结联系海外侨胞和归侨侨眷,发挥他们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的积极作用,共同致力于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十、政治学科:强调推进既体现时代精神又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政治学科体系建设

习近平关于建设具有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重要论述,为构建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政治学科指明了方向。加快构建中国特色政治学,要按照立足中国、借鉴国外,挖掘历史、把握当代,关怀人类、面向未来的思路来谋划,在指导思想、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等方面充分体现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面向中国发现问题,基于中国问题的解决,创新适应于中国问题的研究范式、分析框架和解释模式,有效推进政治学研究话语和范式的本土化进程,增强中国政治学的主体性。体现时代精神,借鉴人类政治文明的优秀成果。“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构建国家安全体系”,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政治意识形态,维护国家意识形态安全及政治安全。弘扬斗争精神,增强斗争本领,坚持底线思维,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的攻坚战。要讲好中国政治故事,增强国家政治软实力。

十一、政治实践:强调把制度优势更好转化为国家治理效能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要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更好转化为国家治理效能。首先,国家治理行为需要强调实践性。“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是一个国家的制度和制度执行能力的集中体现。”{19} 制度的生命力在于执行,要切实强化制度执行力。尤其是“各级领导干部在实践中需要切实强化制度意识,带头维护制度权威,做制度执行的表率,带动全党全社会自觉尊崇制度、严格执行制度、坚决维护制度”{20}。其次,国家治理行为需要强调全面性。在国家治理中,要加强系统治理、依法治理、综合治理、源头治理。现代国家治理是一项系统工程,就是指现代国家治理所涵盖的领域繁多且彼此高度关联,往往牵一发而动全身。坚持国家治理的全面性,是有效化解巨型国家多重复杂难题的有效方式。统筹推动各个领域的改革,统筹改革的时机、步骤、节奏和力度,统筹各个方面的力量。注重治理领域的协同性,充分调动社会各个方面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实现党委领导、政府负责、民主协商、社会协同、公民参与、法治保障、科技支持等多要素的协调配合。借鉴中国优秀传统治国理政的智慧,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在处理社会问题时,既需要治标,也需要治本,打好防范化解风险的攻坚战。最后,国家治理需要强调实效性。把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工作扎实推向前进,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以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导向,以推进党和国家机构职能优化协同高效为着力点,积极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高效的党和国家机构职能体系。站在人民立场推进改革,坚决破除利益固化的藩篱。坚持经济社会发展与人自身发展的统一,让每个社会成员共同享有“人生出彩”“梦想成真”和“成长进步”的发展机会,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

十二、政治领导:强调中国共产党的政治领导及全面领导和全面从严治党

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建设,关键在党,关键在人。 “进入新时代,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紧密联系、相互贯通、相互作用,其中起决定性作用的是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21}第一,提出了新时代党的建设的总要求,明确了新时代党的建设主线、统领、根基、着力点、领域和质量等问题。第二,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制度体系,提高党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水平。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第一次系统描绘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图谱,它由13个部分组成。提出党的领导制度是国家的根本领导制度,它统领和贯穿其他12个方面的制度。中国共产党代表着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政治领导核心。第三,坚持全面从严治党。强调坚定不移推进反腐败斗争,构建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体制机制。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形成科学有效的权力制约和协调机制,构建决策科学、执行坚决、监督有力的权力运行机制,确保领导干部及公务人员按照法定权限和程序行使权力。健全党和国家监督体系,深化国家监察体制改革,实现对所有行使公权力的公职人员监察全覆盖。第四,在干部队伍建设方面,强调要选拔和培养一支高素质专业化的干部队伍,把提高治理能力作为新时代干部队伍建设的重大任务。习近平关于领导者及领导工作有一系列重要论述,这主要有8个方面,包括关于领导人才(好干部)的标准、领导素质、领导(执政)本领、领导方法、领导艺术、领导作风、领导人格、领导实践等方面。治国理政既要政治过硬,也要本领高强。建设一支“信念坚定、为民服务、勤政务实、敢于担当、清正廉洁”干部队伍。保护干部干事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有容错和激励机制。充分发挥干部的带头和组织作用,通过人民群众的伟大实践,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概言之,要以党的政治建设统领党的建设,以加强党的建设引领国家治理现代化建设。

总之,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关于政治建设的重要论述具有严密的内在逻辑及理论框架: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为政治价值,以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为政治主题,以全面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政治目标,以强调政治建设在“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中的重要位置为政治布局,以坚持和完善人民当家作主制度体系、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为政治制度,以全面依法治国为政治保障,以推进政府治理现代化为政府政治导向,以“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外交及国际政治理念,以凝聚中国力量为政治主体,以加快构建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政治学为政治学科,以把制度优势更好转化为国家治理效能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为政治实践,以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和全面从严治党为政治领导及政治要求。正确把握有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建设重要论述的理论逻辑及框架,有助于自觉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政治建设,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政治保证,开辟“中国之治”的新境界。

注释: 

{1}{17}范文.新时代治国理政政治观的内在逻辑[J].中国党政干部论坛,2019(1).

{2}{7}{9}{10}{12}{13}{19}{20}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公报[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9:8,8,3-4,9,9,10,3,17.

{3}{4}{5}{6}{8}{11}{15}{18}{21}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1,11,22,29,19,19,58,40,17. {14}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3:16.

{16}习近平出席第七十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并发表重要讲话[N].人民日报,2015-09-29.

来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2019年第6期




上一条:李志军 尚增健:反对学术研究和论文写作中的“数学化”“模型化”倾向
下一条:从国家规模视角探索经济发展道路
友情链接: 山东省教育科研网  山东省青少年教育科学研究院  家庭教育公共服务平台  山东省现代文化旅游研究院  科学与人文网  专业技术人才公共服务平台  体育与艺术公共服务平台  全国青少年社会实践公共服务平台 
Copyright © 山东省齐鲁文化旅游培训网
版权所有:北京稼轩教育科技研究院;网站运营:山东省齐鲁文化旅游培训中心有限公司
电话:0531-82078789 邮箱:gov_gov@126.com

>京ICP备1707144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