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经济学的分支学科,语言经济学运用经济学的工具和方法分析语言现象和语言活动,具有经济学与语言学的交叉性质。20世纪90年代末,我国学者展开了语言经济学的研究工作,目前已经系统规范了语言经济学的研究范畴及基本理论,但研究广度和深度仍有待拓展。
研究具有鲜明特色
虽然语言经济学在我国尚属新兴学科,但近年来的研究成果已颇为丰硕。目前全国多所高校成立了语言经济学研究机构,在语言经济学基本理论以及汉语国际推广、语言产业、外语学习、普通话推广、语言与贸易等多方面的实证分析都取得了重要成果,为我国的语言规划和语言战略提供了不可或缺的学术支持。据山东大学经济研究院院长黄少安介绍,从事语言经济学研究的学者主要来自经济学和语言学两个学科。语言学学者把经济学工具和方法引入语言研究,经济学学者把语言视为新的研究对象,这样不仅可以推动语言经济学的发展,还能进一步完善语言学、经济学的研究。此外,构建数据库对提升语言经济学的研究水平和实用性大有裨益,未来需要增加必要的资金投入和人力投入。
在人才培养及平台建设方面,我国的语言经济学研究具有鲜明特色。山东大学语言经济研究中心主任张卫国告诉记者,我国是世界上唯一明确将语言经济学设置为研究生招生专业的国家。随着国内各类微观数据库的建立,我国的语言经济学研究在普通话与流动人口收入、方言与劳动力流动、语言对国际贸易的影响等一系列计量回归的研究中均取得新进展。
由语言资源、语言产业引发的经济现象,是当前语言经济学研究的重点领域。中国语言产业研究院执行院长李艳谈到,语言经济学侧重于对语言经济属性及相关理论问题进行阐释研究,语言产业侧重于对国民经济中已经具有一定规模或具有一定发展空间的语言行业进行分类研究。语言经济学理论可以为语言产业研究提供一定的理论支撑和方法支持,语言产业研究是语言经济学与实践结合的产物。当前语言经济学和语言产业研究的发展呈现两个趋势:一是语言经济学学者对语言产业相关问题的关注,将语言产业作为研究重点;二是语言产业研究者将语言产业研究与产业经济学相融合,并借鉴语言经济学、服务经济学等相关领域的理论内容,构建并推动了语言产业经济学的发展。
充分认知语言产业功能
黄少安认为,未来,我国的语言经济学研究应该关注三类问题。第一类是语言经济学的基本理论问题,用经济学方法研究语言起源和演变、语言人力资本积累及其投入产出分析、语言的公共产品和私人产品双重属性等;第二类是具体的语言经济问题,包括中国人学习外语的经济效应评估、汉语国际推广的效率评估和优化机制、语言扶贫和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一带一路”建设的语言问题等;第三类是针对语言产业的研究,包括语言产业的宏观政策、语言产业规划、语言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统计核算等。
我国语言产业市场潜力巨大,特别是在语言培训、语言翻译等方面需求旺盛,大力发展语言产业有助于拉动语言内需、促进语言消费和就业,进而助力国民经济增长。张卫国提出,随着人们对互联网翻译、线上教学、居家远程办公的适应性增强,语言产品开发与服务的需求也在增长。在此背景下,语言产业将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其中,语言与国家治理是语言经济学学者在未来需要关注的一个重要问题。
充分认知语言产业功能,对于推进我国现代产业体系建设具有重要意义。李艳认为,语言产业的核心产品与服务集中在第三产业。其中,以语言智能为代表的语言技术行业属于高新技术行业。作为以绿色经济、知识经济为属性的新兴产业,语言产业直接或间接地为国民经济的发展贡献着力量。在粤港澳大湾区等高端服务产业占主导的地区,语言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贡献度尤为明显。因此,对语言产业相关问题的研究,应成为语言经济学、服务经济学等相关学科的重要内容。
未来,语言经济学还需要侧重语言扶贫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关系的研究。自我国《推普脱贫攻坚行动计划(2018—2020年)》实施以来,普通话普及率得到了很大提升。这项政策推动了少数民族地区农民的跨域流动,使其收入水平明显增长。广西民族大学社会科学处处长刘金林表示,在做好推普扶贫工作的同时,也要加强对少数民族语言的传承。因此,如何实现普通话推广与民族语言保护之间的平衡,也是未来语言经济学研究的重点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