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政协委员 冯远征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发展,为传承和创新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指明了方向。总书记强调:“在历史长河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伟大民族精神和优秀传统文化,这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长盛不衰的文化基因,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力量,要结合新的实际发扬光大。”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其中更是蕴含了强大的文化基因和深厚的思想理念、价值观念与民族精神。我们要坚定文化自信,就要不断提升文化软实力,从而更好地提升国民整体素质,推动社会和谐,促进经济发展。而青少年是国家未来建设的栋梁,校园是孕育时代新人的摇篮,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的,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我认为在大中小学校园内深入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十分有必要,抓住青少年成长的关键时期,教育引导学生增强民族文化自信,从小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将传统文化的精髓与浓厚的家国情怀以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植到祖国未来建设者的血脉之中。
我在提案中提出:一是结合不同年龄阶段的青少年特点,明确传统文化培养目标,循循善诱制定分级教学计划,开设涵盖传统礼仪、习俗、书法、曲艺等多元化的传统文化课程,并确保传统文化课程占有一定学时。
二是结合学校日常教学,丰富“实践学时”和实践教学方式。例如组建传统文化兴趣小组、文化社团,举办传统文化节、知识竞赛、文艺演出等,提高学生参与度,激发对传统文化的学习兴趣与热情。
三是将传统文化教学与固有的语文课、历史课以及音乐、美术等艺术课有机结合,注重在文化课、艺术课的教学中嵌入与知识点相关联的传统文化知识。
四是“请进来、走出去”,整合资源开展丰富的实践活动,增强学生参与感与获得感。一方面,可以邀请文化社团的专家学者、非遗项目传承人走进校园,举办传统文化专题讲座和现场展示。另一方面,可以拓展传统文化教育的第二课堂,带领学生实地探访文化遗址、历史人物故居,让学生在真实的场景中感受历史文化,通过生动的实践体验,加深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理解与认同。